第274章 最后一次尽孝道了-《五团子亲妈在八零》


    第(2/3)页

    一个老人去世下葬需要老多说道了,尤其那个年代的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

    按照那时候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

    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逝者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

    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远古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

    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

    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

    在南方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

    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

    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

    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

    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