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冬日太阳落山较其他季节要早的多。 酉时刚到(相当于后世下午五点钟。)天色便有些昏昏暗暗。 不出半个时辰必定会漆黑一片。 点将台下,无数火把燃起,倒是将黑暗驱散了一些。 犒赏已经完毕。 六十六位道家高人登上高台,衣着高功紫色道袍,脚踏罡步,口中念念有词。 很显然这是一种道家祈福仪式。 就在六十六位道家高人登上高台开始祈福之际。 台下中心处的有功将士,纷纷起身让开中心处的空地。 五人一伍有序的将台下百姓分列开来。 至少保证每个百姓身周一步之内再无他人。 见到这一幕百姓纷纷乐呵呵的配合士卒重新排列。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便是最后一个重头戏了。 那便是普天同庆。 待六十六位道家高人祈福完毕,耿昌与毕如龙再度联手走向高台。 与之同行的亲卫则事先将两口鎏金大箱吊上高台。 耿昌与毕如龙站在高台上,打开亲卫吊上来的两口鎏金大箱子。 伸手捞起一把崭新的铜钱。 用力抛洒向下方。 百姓瞬间高声欢呼,在自己有限的空间内,无所不用其极的抢夺那些崭新的铜钱。 耿昌与毕如龙在台上抛洒的尽兴,台下百姓更是喜笑颜开。 泰安城民间传说中,这种铜钱叫做得胜钱,是带着士卒满身杀气,更是有着道家高人亲自开光。 其妙用自然无穷。 徐阳牵着乌骓马,平静的看着这一幕,脑海中不由得想起往前千年的那些黄巾军,与往后两三百年的白莲教。 心中不禁感叹道:“这个时代的百姓,心中需要这样一种信仰。” 你可以说这是迷信做法,但有时候这种迷信做法,更有利于掌权者掌管百姓。 从台下百姓喜笑颜开,纷纷抢夺崭新铜钱中便可管中窥豹。 ....... 戌时,(相当于后世晚上七点钟。) 论功行赏终于彻底结束了。众人开始散场,在泰安城士卒的协助下。 所有百姓与民夫皆有序撤离。官道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 好在徐阳等人被耿昌安排在了最前方,飞虎军与龙骑军同行护送耿昌等人归城。 至于那些战利品与赏赐,第二日自然会有大元帅府的人亲自前去与徐阳交接,这个倒是不用徐阳担心。 一路上众将士归心似箭,恨不得给座下战马插上翅膀。 一路策马狂奔,用时半个时辰。 时隔多日,众人终于再度回到了泰安城。 进了泰安城。 耿昌开口说道:“徐阳,今日小年,看你麾下将士一个个都急不可耐的想要回家,我就不留你了,改日你到府中,咱们一块吃个家宴。” 耿蝉儿与徐阳的事情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了,耿昌自然乐意女儿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本想趁着今日大家一块吃顿家宴,但一路上舟车劳顿外加众将士皆归心似箭,因此耿昌也不愿在此时坏了大家心情。 徐阳双手抱拳开口说道:“改日,徐某定亲自登门摆放。” 二人一番客套之后,便要分别。 就在这时耿昌忽然开口说道:“蝉儿。” 鬼鬼祟祟想要回校场的耿蝉儿闻言楞了一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耿昌继续开口说道:“舟车劳顿,天色不早了,今日就不用去校场了吧?” 耿蝉儿闻言脸红了一下,没有试图解释,知父莫若女,耿蝉儿便是明白解释也没用,这才想着悄悄溜走,谁知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悄悄躲到耿昌身后,满脸无奈的冲徐阳做了个鬼脸。 耿蝉儿与徐阳等人商议好,回到泰安城之后在校场与众将士一同欢度小年,为此徐阳还让赵万石先行回城去醉仙楼请集市上买来上百头猪羊,又去醉仙楼请来十数位掌勺大师傅。 这种事情又如何能瞒得过身为泰安城无冕之王的耿昌。 耿昌虽然希翼看到女儿与徐阳喜结连理,但泰安城为王二十余年,有些东西、有些规矩还是要守一下的。 徐阳无奈摊手一笑,与耿昌一家三口道别后。 七百余人火速奔往校场。 .......... 夜色彻底昏暗了下去,在离开东城门之后,七百余飞虎军将士,纵使在归心似箭,也不得不放慢马速。 耗时许久,众人终于看到那扇熟悉的木栅大门。 而大门外赫然站立着十几位身穿黑色棉袍打着火把的黑衣卫。 黑衣卫统领赵万石见众人归来,立马上前行礼大声说道:“属下赵万石,恭迎将军归营。” 徐阳嘞住乌骓马看向赵万石笑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赵万石心领神会立马回答道:“全部置办好了,只等将军凯旋归来了。” 徐阳笑了笑冲着身后七百余铁骑大声说道:“弟兄们!回家!” :“回家!回家!” :“终于回来了!” :“好怀念我的床铺啊。” :“想不到这军营竟给我一种家的感觉。” :“几日未归,犹如三秋啊。” 军营门口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 纵马走进校场大门,众人立马闻到一股香味。 一时间咕噜声不绝于耳。 “原来这就是徐将军让赵统领快马加鞭先行赶回泰安城的原因啊。” 众将士不由得想起先前大门口徐阳与赵万石二人的对话,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 咕噜声连成一片,想不听到都难,徐阳大笑道:“快去将战马拴好,等会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我让赵统领为大伙整整备了七百坛酒水!今夜咱们不醉不归!” :“徐将军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