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上兵伐谋-《从死人堆爬出来的千古一帝》


    第(2/3)页

    身子不自觉的坐的笔直起来。

    蘸了一点墨汁。

    徐阳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缓缓写下。

    “济南城,泗水城、兖州城、泰安城、淄川城。”

    随机徐阳用狼毫笔在后面四座城市的名字上轻轻划了一笔。

    墨汁散开,瞬间模糊了四城的名字。

    只留下济南城三个大字仍清晰可见。

    路要一步步走,哪怕情况在危机,自己也不能自乱阵脚。

    在徐阳心中,自乱阵脚与主动寻死无异。

    北失南补也好,全面开战也好,汉人最后的自留地也罢。

    这些都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

    摆在徐阳面前的只有济南城这三个大字。

    拿不下济南城,一切多说无异。

    徐阳提起狼毫笔,缓缓在济南城三个大字下面用小楷写下一句话。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总结下来便是最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

    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

    谷薤再其次则使用武力击败敌军。

    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徐阳看着自己书写的这段话,脑海中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一开始他的想法是制造出新式火器,趁着双方都在扩军,先敌人一步将军伍训练出来。

    然后依仗新式火器,火力压制。为敌军制造恐慌。

    趁乱鼓动百姓开城门,以此达到破城的目的。

    这个计划严格来说执行起来难度并不大。

    首先,这个时代的军伍大部分都是五天一练,十五天一操。

    平日里就是保养盔甲武器,或者自行练习武艺,甚至还有人到军营外去打零工。

    没办法军饷不够,且还有将领克扣,士卒们总要想办法养家吧。

    能做到三日一练,五日一操的便已经算得上是精锐了。

    比如耿昌和毕如龙麾下精锐士卒基本都是三日一练,五日一操。

    而飞虎军执行的是每日一练,三日一操。所以,飞虎军士卒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正因为如此,所以徐阳一开始才敢夸下海口一万一千人拿下济南城,打的就是练兵的时间差。

    当然,飞虎军之所以能够每日一练,三日一操,主要原因还是飞虎军伙食给的好,军饷远超其他军伍且还能做到足额发放。

    总结下来就是飞虎军舍得花钱。

    让士卒吃好喝好,给足军饷的同时还解决士卒的后顾之忧--家眷区。

    都这样了若还练不出精兵,徐阳还不如死了算了。

    忽然。

    徐阳收回四散的思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