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刻钟前。 徐阳紧随董学孟其后,步入董府大堂。 大堂内早已人满为患。 举目望去,小半数着崭新官衣。 大半数着儒衫打扮。 两伙人分列左右,好一个泾渭分明之感。 正中主座上,端坐着一花甲老人。 花甲老人双手托着一张写满字迹的宣纸。 满脸含笑的欣赏着宣纸上的文章。 时不时对着身旁等候的学子点评两句。 闻得赞赏的学子无不喜笑颜开。 闻得批评的学子也不沮丧,笑着退后重新研磨书写。 董学孟一进入大堂,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董学孟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理会他。 随即带着徐阳走到花甲老人面前,介绍道:“父亲,这位便是飞虎军主将徐阳徐将军。” “飞雪一诗,正是出自他手。” 徐阳见董学孟提起飞雪这首诗词,脸上罕见的露出一丝绯红。 早知如此,何必当日呢。 董父笑着看向徐阳,夸赞道:“最后一句,颇有画龙点睛之秒。” 徐阳笑着抱拳说道:“即兴所做打油诗罢了,难登大雅之堂,难登大雅之堂。” 董父摇了摇头开口说道:“年轻人不必妄自非彼。” 这话若是让乾隆皇帝听闻,定会大喜过望,难得有人夸赞他的诗词,虽然最后一句还是大臣补上的。 董父忽然顿住话头,询问道:“你书法何人所传。” 徐阳闻言愣了片刻,他书法学自大明第一书法家文征明。 可此时,大明王朝连影子都没有,更别提文征明了。 看来,这文抄公,他是当定了。 徐阳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笑道:“小子自学,自学,行书学自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等人。” 董父扶须点头心中暗暗笑道:“果然不出老夫所料。” 董父轻声询问道:“只学了这几位大家的行书吗?” 徐阳回答道:“行书、小楷皆有涉猎。” 董父瞬间起了兴趣,含笑道:“小楷也有涉猎?” 徐阳点了点头回答道:“有所涉猎。” 严格来说徐阳是先学的文征明的楷书,后学的文征明的行书。 而文征明的行书向来是一绝。 董父见猎心喜,急忙拉着徐阳走到一旁文房四宝旁。 正书写修改的学子见状急忙让开位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