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玩明》
第(2/3)页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不是沒來由的。西南各省本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对明朝沒有多少向心力,只是迫于明朝的军威才归服,现在明朝不行了,他们自然相继起叛。
西南大部起叛,明军颓于征剿,军费激增,让本就一塌糊涂的财政更加吃紧,可以说,明朝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为了补救糜烂的时局,建文帝屡次下诏求直言,最终应者寥寥。
这也不奇怪,北方有一个礼贤下士,仁德明断的大华民国大总统作对比,南方士绅阶层早就对高高在上且庸碌无能的明朝皇帝失去了信心,很多舍不得离开故土的士绅甚至还做好了迎接“王师”的心理准备。
面对万马齐喑,无人出一言的居面,建文帝忧愤之余,脾气变得越來越暴躁,大臣们稍有不慎,就会被训斥,从去年到今年,被削职为民的二品以上大臣就有五位,朝廷上更是无人敢言。
在举步唯艰的局势下,建文帝最后不得不起复方孝孺,虽然方孝孺在与北平军谈和的时候严重地“损害”了明朝国威,不过建文帝已经如孤家寡人一般,除了方孝孺,他已经找不到能信用的大臣了。
方孝孺被免职期间,倒也沒有消极堕落,依旧在无缘无悔地钻研学问,寻求救国之策,这不,他一回到朝堂之上,就把自己精心编就的进献给了建文帝,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师敌长技以制敌。
而要师敌长技,那就先要像越王勾践学习,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方孝孺建议建文帝上表向大华民国称臣,以此麻痹对方,争取时间以自强。同时用进献金钱与美色的方式,來腐蚀大华民国各级官员,使之**堕落。
另外,方孝孺给出的强国方略中,还包括广派神童北上,偷学其技艺;或用金钱收卖其技工,为我所用等等手段,因为在他看來,明朝与大华民国的差距是技术,只要偷师到技术,就能扳回劣势。
方孝孺想得倒挺天真,实际上明朝与大华民国的差距最主要的并不是科技,而是国体。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帝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唯有共和制才是历史的主流。
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明朝如果不改变君即国家的帝制国体,任它怎么挣扎,最后也只有消亡一途。而方孝孺是不会明白这一点的,他只会天真地想当然。
建文帝也不明白这一点,而且就算他明白,也不肯主动放下手上那至高无上的君权。所以,他看完方帝师所上的,也看不出什么问題來,只是连声称好,并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下诏任命方孝孺为礼部尚书,全权主理与大华民国的邦交事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