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公主心情不好-《旺家小娘子》


    第(1/3)页

    崔平生进了书院之后,云多多便和崔婆婆开始了新家的打理,崔平生是清正君子,他是想着日子怎么都可以过,清贫些也可以,一家人齐齐整整便好,但是云多多知道,他们的钱不多了。

    崔家从外地进京,这花银子便如流水一般,若真是按照崔平生过日子的法子,他们家明年就要变成清苦人家,崔平生就要从勤奋好学狭义心肠的书生变成……知耻后勇,贫贱发奋的穷酸书生了!

    这完全不一样,一个生在小康之家,家庭不算富裕,但是一家人能温饱有余,交际不算窘迫的人好学勤俭,那是品性高洁,安贫乐道。

    而一个人生在穷苦人家,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买个菜都要讨价还价的人家,这样的人勤奋好学,勤俭努力,那是什么?

    他会有无数的麻烦。

    他努力人家说他是因为穷的,他做官人家说他是为了钱,就算自己不是,那他家里老婆孩子老母亲都要饿死了,他能说自己做官是为了梦想吗?

    他不努力读书那更是不知羞耻。

    他稍微铺张一些人家说他是穷讲究,他紧巴一些人家说他是穷酸人改不了穷酸气……

    只有本身的资源是有余的情况下,人才能显得光明磊落,外界也会对他的偏见少一些,他也能少费一些心思去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免得招了小人来烦闷。

    “家里现在能动的银钱只有五百多两,一家人过日子是有余了,咱们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不能这么坐吃山空。”云多多说。

    崔婆婆点头:“正是这个道理,咱们这是在京城,不必再江州城里好说话,便老实些,只在家里做些针线,织布也是可以的。”

    到了京城,做生意的事情就不要想了,朱掌柜在江州打理店铺,云多多简略的算了算,只要他不给弄倒闭了,最坏的情况一年也能有个三百两的银子送到京里来。

    自己一家人能做什么便做什么,好生过日子才是正经。

    云多多觉得崔婆婆这提议很不错:“有道理的,咱们也每个别的什么路子,日后我就同母亲还有崔晚做些针线拿出去卖,孙琰就让她在家里读书,没事的时候让她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孙琰这教育环境也是完美了,崔平生回来可以教教她,她书读的多了,进京等于就直接实践了,还有个王孙公子的越长安能指点她。

    一家人打定了主意,第二日云多多便买了东西材料回来,和崔婆婆还有崔晚一道做活,她们三个手艺都非常好,估量着应该卖的价钱不错。

    云多多的手没有崔婆婆和崔晚巧,她便在家里织布,这比针线要简单些,她两日能断一匹布。还能照顾着家里的其他事情。

    “我仔细算了算,每隔十日平生能回来一次,到时候让他把家里的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了便好。”崔婆婆欢欣的盘算着。

    她是个心思非常开明的老人家,青春守寡,他儿子又总游学,一个人在家里,难免闷着,人就不怎么精神,现在家里人口多了,儿子时常能见到,又有云多多和崔晚陪在身边,还有个熊孩子孙琰,家里一热闹心情就好了,现在身体也好了不少,整个人多明快了不少。

    云多多见她这样安排,便笑道:“崔大哥十日方能回来一日,路上还要好些的时间,下午还要他出去集市,集市离咱们这里太远了,母亲就不怕累着他了?”

    崔婆婆一想也有道理,为难道:“可是若不是他去,便是你和崔晚过去,上一次是咱们远道来京城,去一次集市还可以,当是看看热闹,若是次次都是女子出面卖这些,怕是不好。”

    这也是没法子,京城他们人生地不熟的,买东西卖东西自然是去东市西市,要是再江州城,都是街坊领居,乡里乡亲的,大家都是把自己家的东西先放着,到了日子就送到熟悉的铺子里去就好了,固定了都是那几个铺子。

    有些还可以是铺子里派人上门来收。

    而现在,这一家人也没有熟悉的铺子,只能自己拿到集市山区卖。

    听到崔婆婆这样说,云多多也犯愁,便又去看崔晚和孙琰,希望她们两个能给个主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