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打探消息-《寻龙太保》


    第(2/3)页

    唯一比较可信的一段记载,是来自清代伊犁将军府幕僚所著的一本笔记《天山诡教考》,这诡教应该就指代昆仑之殇,其中提到:和卓兵败之后,流寇大举盗掘古墓,欲求复辟白山教权野心。群寇避居沙漠,以古国城池为巢穴,城内兵马齐备,粮草充盈,有宫女供群寇享乐。《天山诡教考》并非正史,所言并非全然真实,多有夸大之辞,不过《天山诡教考》并非荒谈,既然是出自伊犁将军府,内容还是比较可信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在此之前咱们得想办法找到他们的老巢?”

    “没错。”林筱雨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我看到梦姐牵着古丽的手从门外走了进来,见我们已在房中讨论如何找寻昆仑之殇老巢,相机救人的事情,便坐下来加入了讨论。

    我觉得再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事不宜迟,应该尽快出发,等到了新疆,再做打算。林筱雨并不反对,因为眼下没有别的情报过来,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征求完梦姐的意见之后,一致决定即可动身。

    “我来之前,燕姨三令五申,强调行动必须听从指挥,此去凶险难测,这些人不比以往的那些江湖豪强,他们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一旦有失,有过不堪设想。”林筱雨叮嘱道。

    商议已毕,所有人便各自整顿收拾,我给岩生打了一通电话,岩生已做好准备,将车子开到了我这里,算上古丽,一行六人,分坐两辆车,用过早点之后动身出发。

    车子和物质装备林筱雨安排人托运到新疆,六人乘坐飞机直抵乌鲁木齐。乌鲁木齐,通称“乌市”,旧称迪化,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

    乌鲁木齐最初因清朝在新疆驻军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乾隆时扩建筑城,改称迪化。1954年迪化改称“乌鲁木齐”,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到了乌鲁木齐之后,我们再换乘车子,一路上少不了山高路远,从乌鲁木齐到霍城县驾车大概需要九个小时,途经石河子等地。

    此行先要前往霍城县,大小和卓发源于伊犁,在那里应该还有一些风土民情或者坊间流传可以参考,或许能够找寻到一些线索。

    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就像是在万顷荒漠中绚丽耀眼的祖母绿,令人神往。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古代的伊犁,是四大流放地之一。在新疆大陆性荒漠干旱区中,伊犁就像是瀚海中的”湿岛”,气候温和湿润。“波翻丽水已西倾,地势旋低气转平”这是清代诗人对伊犁地势、气候特征的生动描述。伊犁三面环山,西部开敞,冰川发育,雨雪丰沛,是新疆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四条向东辐射的山脉如同巨人的骨架,贯通在五大河谷盆地之间的伊犁河及其支流犹如血脉一般奔流不息,孕育着这片肥沃富饶的土地和辽阔无垠的草原。

    车开出县城,偏值当天雾浓,行驶得格外缓慢,周围浓绿染透的密林丝毫不逊江南,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我们一路奔劳,尚未充饥,只好在路边的一处小镇上吃饭休息,顺便打探一点消息。

    这小得不能再小的镇子依山而建,好在这离县城不远,并非游牧民搭建的帐篷,建筑不多,大多是老房子,岩生在镇口找了个当地的小吃铺整赏午饭。老板是个维族,热情好客,我好歹也在妲蒂的教育下学过一点维语,勉强能够交流。

    伊犁的羊肉抓饭可以说是典型的新疆特色了,两碗下肚,肚子里有了底,一路饱受颠簸的脑壳也清醒了许多,便对林筱雨使了个眼色,让岩生留下来照顾其他人继续吃饭,我俩去套些“舌漏”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