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可汗(三)-《天下安康》
            
            
            
                
    第(2/3)页
    但问题是无论是天子还是诸臣其实都不愿意投入这么大精力去做一件结果难料的事。而且也没有合适的人去主持做这件事。若是将诸事委托给黄明远,难道大隋天子不担心黄明远成下一个草原霸主。
    所以这些计策只能压在黄明远的心头,先慢慢通过经济上的压制深入到草原之中。
    因为关于地盘的划分,众人在卫律城足足拉锯了五六日的时间,才勉强得出最终方案。等到确定草场划分方案之后,连黄明远都重重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一切都是在自己的设计与预想中顺利实施的,倒是勉强符合自己的预定。
    其实诸部划分完势力范围之后,整个会盟便到了尾声。毕竟核心利益都争夺完了,其它的东西再是怎么纠缠,也影响不了草原的局势。
    但此时对于黄明远,对于大隋来说,却仍旧有些“名”的东西要确定。
    现在大隋对于草原实行的政策便是翻版的唐朝羁縻政策。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
    但是在黄明远设想中,其实现在的草原形势更像是西周分封制的局面,大隋掌握大义,各部握有实权。
    这次黄明远出塞之后,想来多年之内,大隋是不会再次出塞用兵,因此确保大隋对草原的羁縻政策的稳定性便成了重点。尤其是各部心思不一,拔也古部、同罗部甚至是启民部都气势汹汹,有着扰乱草原的实力。
    因此黄明远在会盟之中,与各部约定:大隋天子在草原上的地位至高无上,对于各部首领的任命有最终决定权,不得大隋天子诏令,诸部族长的继承便不被所有人承认;诸部族长对大隋天子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朝觐的义务,一旦大隋天子相招,任何人不得拒绝;大隋天子是草原各部纷争最终的调解人、仲裁人,一旦大隋天子做出仲裁,各部务必执行,不得违抗;各部需定期向大隋天子朝贡,贡献一定数量的牛羊、毛皮、马匹,当然大隋天子也会赐予各部一些盐巴、茶叶等物质,作为封赏。
    最后便是各部之间盟誓,相约永远忠诚于大隋天子,若是凡有一部不准从这些约定,各部便相约共击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