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原现状(二)-《天下安康》


    第(2/3)页

    但长子咄吉世战功更盛,羽翼更丰。而且因为俟利弗喜欢汉文化,多用汉人谋士,引得军中武将多不满,这些人联合起来,反对传位给俟利弗。

    所以即使启民可汗倾向于次子,还是不得不让长子即位。

    但启民可汗曾授予次子大批的牧民和军队,使得俟利弗成为整个突厥部落实力仅次于始毕可汗的人。

    而俟利弗成为北面可汗,获得了大隋的敕封,威望大增,一扫竞争汗位失败之后的郁气,并迅速积聚起一股势力,成为始毕可汗最大的掣肘。

    至于另一个弟弟阿史那叱吉设则实力弱小,只是因为嫡子身份,才受重视。阿史那叱吉设畏惧兄长的实力与手段,根本不敢接受大隋的册封。

    于是南面可汗便作罢了。

    大隋敕封突厥两可汗一事,狠狠地打击了始毕可汗的嚣张气焰,对其日渐上升的威望与野心泼上了一盆冷水。

    只是始毕可汗野心勃勃,东突厥内部统治集团也以激进、扩张势力为主,大隋的动作并不能压制急剧扩张地东突厥王庭势力。

    东突厥在此之后蛰伏了一段时间,便很快再次伸出了阴毒的獠牙。

    大业七年大隋东征高句丽失败之后,威望大降。始毕可汗遂趁着大隋无暇顾及草原之事,数次起兵征讨顺化部。

    阿史那裴罗当初在四小可汗之中,实力便是最弱小的。黄明远虽然亲手扶植了阿史那裴罗,只是为了搅浑突厥这盆水,并没有对其进行多大的帮助。

    此时双方之间实力差距巨大。

    大业八年五月,始毕可汗率领五万主力倾巢而来,直袭顺化部牙帐。阿史那裴罗避无可避,双方在地神山(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西)以南发生大决战。

    始毕可汗骄横跋扈,不将对方看在眼中,一开始便是以攻为主。他将自己的主力部队分成了四个梯队,以大将哥伦统领部落精锐为先锋,以大将阿史那思摩统领部落内部的次一等部队为次军,往后是其弟阿史那咄苾率领的归附的突厥各部,最后便是始毕可汗身边的金狼卫。

    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始毕可汗一上来便对着顺化部穷追猛打。他命令麾下各个梯队陆续上阵,把敌人压缩到固定地点。最后始毕可汗再亲率大军,从中军分出四路分四个方向包围对方,将顺化部主力一举歼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