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两虎相争-《天下安康》


    第(2/3)页

    双方在勃达岭进行了第二次大决战。

    此战并没有出现上一次骑兵大对决的场面,双方都有保存实力的意图,因此都收着打。黄明辽不愿意消耗过多兵力,因此在岭上布置了重装骑兵和步兵,然后利用弓弩优势,居高临下。

    而射匮可汗对于上一次隋军具装甲骑的威力,心中着实畏惧,不敢与其硬碰硬,多布置轻骑兵在外围袭扰。因此双方这一次大小发生了十余场激战,没有一次达到上一次大决战的规模。

    双方一直从八月底打到十月初,但始终没能结束战争。此时天气转冷,寒衾入骨。胡天八月即飞雪,更何况是十月的隆冬,到了这种时候,这仗也打不下去了。

    隋军还好一些,黄明辽之前便对这一仗做过最坏的打算,料想此战时间不会短,因此早就让李节提前预备好过冬的冬衣和石炭。

    伊吾、蒲类等地,石炭资源丰富,后世著名的准东煤田、哈密煤田都在这里。丰州采石炭、制石炭技术已经很发达了,所以黄明辽到西域之后,立刻勘探石炭矿,用石炭取代了木头、马粪取暖。

    而西突厥则与之相比,准备工作做得太少,射匮可汗几乎是被逼着到了战场,哪有时间做准备。西突厥各部军队几乎都是连番大战,没有修整,原以为打败了叛军和薛延陀部可以喘口气,现在又要面对隋军的铁疙瘩,不少士兵心中积怨。

    而且三弥山、碎叶川等西突厥的根据地被多番肆虐,物资损失严重,隆冬时节,短缺的物资根本无法补充。到了十月,西突厥军中连士兵的粮食也无法保障了。

    十月初,西突厥军中发生多起小规模的骚乱,军心动荡。

    很快骚乱升级,十月五日,因为西突厥军中的粮官克扣士兵的军粮,底层士兵忍无可忍,终于怒而暴起,诛杀了粮官。然后在有心人的组织下,众人将目标对准了射匮可汗。早就对射匮可汗的作为不满的众人,纷纷响应。

    此时闹得很大,虽然射匮可汗反应迅速,很快将动乱平定,但这次动乱带给他的恐惧是难以描述的。

    军队要乱了。这一次规模不大,但下次,下下次呢,这意味着统治的动摇。

    此时之后,不少人也心中震动,纷纷劝始毕可汗,暂时退兵,来年再战,儿郎们疲惫,让儿郎们歇息一冬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