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人抱拳哈哈大笑。 读书人的快意杨直并不懂,但偌大的飞升台上就他们三人,两人在大笑,若是倌儿在的话他还可以假装在和倌儿说话,但倌儿不在,杨直只能苦恼地陪笑着。 乌野先笑完之后继续回藏书楼读书。 文人相轻,君子自重。 两人一没有相轻的想法,二没有自重的心思,竟然有些像儒家圣人。不过一人想着可能明天就能练出剑芒,一人读书之后有了一颗经世济民之心,都不是为了规矩。 臭味相投的两个青年人听见和尚庙里钟声嗡嗡,更是夹杂了喧闹之声。 柳易和杨直在崖边望了望,只见和尚庙乱作一团,无数光头从深山之极远处赶来,一步百十丈。 更有道士御剑长空,百里之外方能看到的黑点转瞬即到,背上斜挎着剑鞘,手上拿着拂尘,道袍随风飘摇,长发随风飘摇,拂尘随风飘摇,爽朗笑声随风飘摇。 柳易见怪不怪,他见过了一夜死千人的手段,也见过一剑杀十人的手法,他听说女子剑仙翻手向上轻轻地推出一剑,风铃山上的烟雨楼被斩成了两段,他见过百里姑娘御剑千里,风流至极。 逃下清风山寨后他经历了很多事,现在他相信世间有仙人,可能不是“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的那种仙人,但施展起神通来也应该差不了多少。 曾经在码头搬麻袋,后来在京城里斗鸡耍钱的杨直虽说成了皇子,甚至可以说成了太子,但直到现在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望着一步百十丈的大光头一脸讶然,望着御剑而来的道士更是神情复杂,身在高位不久的他养气功夫十分有限,同时也流露了内心深处的向往之情。 两人见到和尚庙围满了人也匆匆忙忙地去看热闹,热闹不出在自家,再怎么大都只有嫌小的道理,柳易笑道:“说不定待会儿我们再回飞升台时能看到百里之外的深山内和尚道士打的是你来我往,天昏地暗。” 杨直懒得说话,稳定心神一步四级阶梯跨到了柳易前面。 柳易也不甘示弱,两人一溜烟地跑去和尚庙。 玄空山和尚庙出了个倔和尚,今日不念经拜佛,将佛殿门外大柱子下的柱基拆了,体态壮实的老光头学着喜爱负重的老鼋打坐在巨大木柱下。 和尚庙里早已乱作一团,好些个入定几十年的大和尚现身苦劝,原来小小的和尚庙住着这么多光头,亮堂堂地晃眼根本数不清到底有几个和尚。 柳易和杨直爱看热闹,道观内追求清静无为的道士也一起凑热闹不嫌事大。 若非两方都没带着兵器,那些个香客差点以为曾经听说的佛道之争要从吵架要变成打架了。 柳易一众人到和尚庙大殿门口,满院子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光头,有老的光头上都是老年斑,有年轻的光头虽说剃刮得勤快,近看也能看见短短的发茬。 柳易跟着在前面卖力凿阵的道士挤了进去,只见柱底和尚头流金色鲜血,已成头陀,身前有金色鲜血所写“顿悟”二字。 一个睁眼后额头纹沟壑纵横的老和尚苦劝道:“师弟你武功比我厉害,佛法比我精深,怎得就想不开呢,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才参悟佛法,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人成佛有出处,你说你写这顿悟二字作何解,出自何经何文?” 在柱子底下趺坐的大和尚先前任你是师叔师叔祖来劝阻,依然是一言不发,现在听了师兄的话后,大和尚抬眼看了一眼大和尚,柔声道:“京城的皇家讲经师弟去不成了,师兄替我去一趟,那日我否了师兄所悟之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佛心快意至极,后来看了师兄脸色后,又觉得自己做的不太对,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想不后悔。” 第(2/3)页